海伦天气预报他位列三公、勤政爱民、家徒四壁……终于被钉在耻辱柱上!-爆笑贫道
选择字号: 超大 标准 发布时间:2019年04月28日 | 作者:admin | 271人浏览
他位列三公、勤政爱民、家徒四壁……终于被钉在耻辱柱上!-爆笑贫道
1、硬币的反面
建安二十五年,汉献帝把帝位禅让给魏文帝曹丕,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典礼。
这个活动的总导演叫华歆(xin海伦天气预报yy之王,第一声),一个汉魏间名扬四海的大知识分子。
他登上高台,把皇帝的玺绶献给曹丕,曹丕就奉天承运继承了天命,改年号为黄初元年。
华歆成为大魏的开国元勋,任司徒,位列三公。
这和他一生孜孜以求的殿堂之梦看来是相一致。
华歆字子鱼,高唐人,和大名士邴原、管宁相友善,游学四海,名动公卿。
当时的人称他们是一条龙,龙头华歆、龙身邴原、龙尾管宁。
据说华歆和管宁一块读书种地过耕读日子,锄地刨到一块金子,管宁继续锄,没看见;
华歆捡起金子瞧瞧,丢到一边。
一起读书,外面传来大官路过,车马喧嚣,华歆放下书跑出去看。
管宁把俩人的坐席割开,对华歆说:“你不是我的朋友。”
——这就是割席断交的由来
管宁是汉魏间最有名的隐士,以追求自由和学问为人生。
华歆的热心功名在他的映衬下格外突出显眼。
功名利禄本是大多数凡俗之人的追求,并不丢人。不行的是有心功名却装作淡泊名利半变态,就免不了遭到物议讥讽。
华歆在曹操手下曾做过件事,落下了个为虎作伥的臭名声。
建安十九年,因不堪曹操的威逼,献帝伏皇后及其父等人,计划除掉曹操。消息走漏,曹操派郗虑、华歆带人进宫搜索伏后王熹蛮,伏后藏在墙壁夹层里,华歆打破夹层把伏后拖了出来。
伏后光着脚、披头散发哭着到外殿,献帝和郗虑坐着。
伏后对献帝说:“再不能活着见面吗?”
献帝说:“我也不知道命在哪里了!河珠熙”
对郗虑说:“郗公,天下有这样的事吗?”
伏后还是被杀掉了,伏氏一族被屠杀一光。
湘剧《华歆逼宫》即依此改写,华歆助纣为虐的小人形象定格下来宝马gt5。
2、经历的大事
华歆很早就在政治舞台上出现。
中平年间,大臣王芬和一批人想废除灵帝,另立新君,叫华歆、陶丘洪等名士参加。
陶华二人是老乡,华歆劝阻陶丘洪说:“废立这样的大事,没有大本事的人是做不成的。王芬粗疏大意,没有计划,肯定失败。你我还是不要参与为好警察遇到兵。”
于是二人退出,王芬的行动果然失败,死的死逃的逃,大家都服气华歆的见识。
董卓乱政,华歆逃往南方,一路劝袁术等人起兵讨伐董卓,忧国忧民。在路上得到朝廷诏命,担任豫章太守。
他为政清廉,爱护百姓,很得人民拥戴。
他的上司扬州刺史刘繇去世,扬州人都想让他接班,但华歆以为没有朝廷的任命,没接受。
正值小霸王孙策横扫江东,兵临城下。
华歆知道自己一个书生,不是孙策的对手,于是开城迎接孙策。
孙策也知道华歆海内闻名的大知识分子,以上宾之礼待他。
官渡之战前后,曹操以汉献帝的诏书征召华歆。
当时东吴已是孙权当政,不想让华歆走,但这是国家的命令。
华歆说:“我留在这儿是个没用的人闯关东前传。现在到许都去,正好为将军和曹公交好出力。”
于是到曹操手下效力。
以华歆的声望和才华,一路青云直上。
任尚书、侍中、尚书令。
魏国代汉,已是司徒。
魏明帝时任太尉,成为曹魏的三朝元老,礼遇盛隆。
曹魏太和五年七十五岁去世,一生活在庙堂之中,政治风口浪尖的红人。
3、清廉长者
在华歆这个硬币的正面,有很多溢美之词。
离开江东到北方去时,亲朋好友送了很多礼物,华歆都笑纳。
暗地里作了记号。
临行前把东西都集中起来,对大家说:“本来我不打算拒绝诸位好意。但现在兵荒马乱欢送会致辞,我一个人孤零零地上路,只怕这金银财宝多反而不是好事。大家给我想个万全之策吧!”
大家一想,是这么回事,只好把礼物都拿回去异世法师传奇。
这个面子给了大家,又没收别人的礼物。
众人无不佩服华歆的宽厚为人。
老华在曹魏手下服务多年,高官重位。
收入大多数都用在接济朋友亲人,家里没有一点储蓄。
这一点的确难得,中国人说千里做官只为财,做官不蓄产业的至少算个清白政客。
当时打完战,俘获的敌方人员,年轻的女人常被用来赏赐给大臣。
华歆把这些女人全部嫁人。
曹丕得知后大为赞叹,下诏说:“司徒是国家的元老,是让阴阳和谐百姓安宁的人重享人生。现在其他官员丰衣足食,身为司徒,家里蔬菜佐餐,太过了。”
下令给华家男女做衣服,还把自己的衣服赏给华歆,表彰华老的朴素精神。
曹丕曾经在散朝进目送司徒华歆、司空王朗、太尉钟繇三人离去,对左右说:“这三公,都是一代伟人象拔蚌的做法。后世难得再有了。”
到魏明帝曹睿当政,这几个人腿脚都不灵便了,便让他们乘车上马,由卫士抬上殿就坐。
以后三公有病的待遇,就参照这样执行。
4、有始有终
华歆参政,总是提倡发扬儒家的仁义传统阿城信息港,改进社会的风气和习俗。
这和他开始治学的道路是一脉相承。
曹魏后期很多人以为推举“孝廉”,只要道德良好,不需经过儒家“六经”考试。
华歆反对,说天下大乱以来,读书的人越来越少,这时正是提倡读儒家仁义道德之书。
如果“举孝廉”不用考试,只怕更没有人读书了。
曹丕大为赞扬,以华歆的建议为准,恢复考试。
算为儒家在殿堂上的地位又出了一把力。
演义中王朗后来被诸葛亮骂死了~
世语上有几个有关华歆的故事,体现了这个人有始有终的实在风格。
华歆和王朗乘船逃难,有人要搭船,华歆觉得为难,王朗说船上宽敞大神养成计划,让人上来吧。
一会儿有强盗追来,王朗着急了,想让那人下船。
华歆说:“不想带着他就是怕碰到这种情况。现在已经让人上来了,怎么能半途抛弃人家呢?”
坚持把那人留下,一齐逃过一劫。
世人依此判断华优王劣。
华歆在劝阻魏明帝对西蜀用兵的一篇上疏中,极力说到要养育民力,不废农时。
尽量不要发动战争啸剑指江山,而要发展经济,从而全面压倒敌国统一天下。
其中有“国者以民为基,民以衣食为本。”这句名言,非常符合大儒的仁义举动。
华同学的身后悲剧说明,有些事真的不能做!
标签: